有言说 – 配音交流社区

【转载】2024,再谈导演@秦玉初

墨恋 经验交流 191

前言

刚结束一场戏的拍摄,整个组集体发烧。吃了药躺在床上又睡不着,身体难受脑子还算清醒,想起来两年前分别写过《导演到底是什么》和《关于广播剧导演的一些思考》两篇文章,也借此得到了一些前辈和朋友的认可,认识了一些新的朋友。2024伊始,左右病着但睡不着,寻思写点儿什么,就决定新年再重新谈谈导演。

我自己就是传媒学院毕业的,学的也是影视相关,但术业有专攻,个人的工作主要是声音导演方向。但一些基础的理念和认知都是相通的。鄙人也是个老网虫,在初高中时期在互联网上接触到“网络配音”这个圈子,再一步步提升自己,拓展工种,跟随各位师长学习和朋友们创作,勉强做出了点儿小成绩。这里我会把在学校里学到的一些基础东西结合实际的工作尽量易懂的介绍给各位。

就我个人来说认为互联网上绝大多数自称“导演”的人是不太理解,说的难听一些是配不上这个称呼的。但是这里也要区分一部分是相关行业院校领域的从业者、学习者,另一部分只是当作工作之余的爱好消遣。我刚工作时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发现怎么合作都不大舒服。在自己身边圈子理所当然的事情,到了互联网上却出现了各种问题,这是认知的差异,我们不能以专业的标准去要求爱好者。此处非是我标榜自己出身相关院校自己有多专业,仅想指明一个事实:互联网把天南海北的人聚在了一起,有人是专业的有人是业余的,但大家大都是希望自己能做出能让自己满意的作品。我作为一个相关院校的毕业生和从业者,愿意分享一些自己的拙见。您乐意听,就听我唠叨一耳朵;不乐意听,就还是按照自己舒服的方式来。不是什么大道之争要唇枪舌剑分个你死我活,保持好心情,做点儿喜欢的让自己满意的事儿,更为重要。

这篇文章连科普都算不上,仅能算是我个人的一篇杂文随笔,希望各位不要当作什么标准。我也不可能把这些年学的东西以及消化的内容通过一篇文章让你搞明白。更多的是阐述一个大概的方向,如有兴趣,欢迎自行查阅更多书籍、教材、视频、课程。本人能力有限,措词表达如有不当欢迎各位指正,虚心接受指教。

好了,唠叨完了,聊正事儿。

导演到底是什么?

导演导演,导和演。核心就落在这两个字,中国人起名字是一绝。

导演,指导表演。

指导,是导演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指导着,引领着团队向正确的方向前进。值得指出的是大部分导演都是复合型人才,有演员、剪辑、摄影、美术、录音各种才能,甚至还有一些完全不搭边的职业转行来做导演的。导演某一项具体领域的能力并不一定要冠盖全场,有人认为导演就是啥都会啥都懂,诚然有,但不多。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这么一种情况:自己解决不了或者迷茫无措的一件事情一个难题一个阶段,会有一些人并不了解我们从事的工作领域,但能够给出一些高屋建瓴的指导性意见,帮助我们理清思路,进而解决问题。他们的学历、知识水平甚至不一定有我们高,但他们能够凭借自己的人生经验和阅历理清楚我们是什么,我们需要什么,以及最重要的我们要去那里、成为什么、做到什么。

没有问题是最可怕的问题之一,梳理清楚自己的问题,有条理的表达出来,很多时候会发现答案藏在问题里。我现在处在一个具体的点A,我想要达到一个具体的点B,能够确定两个点,事情已经解决了50%。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以一条直线杀过去,可以蜿蜒蛇行爬过去,甚至可以从反方向绕一圈过去。

选择大过努力,是一个不太符合直觉但难以辩驳的事实。我们从小的教育中总是在强调努力的重要性,从小听到了天道酬勤付出就会有回报等等的豪言壮志。但是,坚信努力就能成功,是一种最大的傲慢。

导演,就是指导剧组前进方向的人。他清楚我们现在所处的阶段所能利用的内外部条件,明确最终要到达的重点,甚至综合分析后会结合实际情况调整选择一个最大公约数的新的终点。至于路上,不是还有各个组员嘛。

23年末去帮一个学弟拍毕设,他是导演,现场经常说不太清楚,不知道该怎么办,会纠结许多问题。剧组工作最看重效率,我们好几个组员都是他学长,就告诉他你不要纠结,想要什么效果你说,能不能实现怎么实现需要多长时间什么条件不行有什么替代方案各个优缺点我们告诉你来解决。

你只需要告诉我你需要什么。

不然你请我来干嘛?

作为导演,你的脑子里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最不济也要有个大体的框架,在有限的选项里进行选择。所以导演在现场会有不同的表演要求,不停的“保一条”,我们配音录音的时候也经常会以不同的状态“保一条”。前几个月还合作过另一位导演,进组前我去要分镜,要了几回直到开拍也没给我,最后才知道没有分镜。拍摄现场也证实了导演的确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远全中近特各来一遍,反正都保下来,后期剪辑再看。反复同一场戏演员累,我们职员也累。

所以,导演就是很清楚我们最后要走到哪里,坚定不移的带着所有人,指导着所有人前进的那个人。开拍前,导演心里已经拍完了。导演已经在心里配了一遍演了一遍打了遍光架了遍机位剪辑了一遍调色了一遍混音了一遍。

你要那个,然后我们去努力。努力不了,就再说呗,总有解决办法。

表演,这里并不只是指演员或者配音演员的表演,表演是要在一个具体的场景里的。所以导演要指导摄影的构图,指导灯光的光线,指导录音的方式等等。声音导演也要在前期配音时在脑海里搭建出后期混音的场景。

因为我从事音频工作比较多,本身也是声音导演,读者也大概率是相关领域的,多唠叨几句。

声音导演需要的是把文字转化为声音,把声音转化为画面的能力。

大家最初拿到的都是剧本,声导需要自己配一遍,审核剧本。我这几年的工作里,碰到爱好者身份的编剧、导演,能感知到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大家只看剧本,文字思维太重。很多台词以文字的形式在纸面上展示出来并不会觉得为何,当小说故事看也很舒服,但一旦用另一个方式表达出来,势必要进行一定的取舍调整。很遗憾,相当一部分甚至是专业院校相关专业的学生、从业人员都不一定能把控得好。

写这篇文章时我是用了书面得措辞,但如果是给学上讲课,那肯定不会这么讲。包括根据是音频授课、视频授课还是当面授课,表达方式都是不同的,因为信息传递的媒介不同。

拿前几天刚杀青的一部戏来说,和导演聊剧本时我就建议修改下台词,其中一句台词如下:公费师范的话,先不说你能去哪个学校,毕业后你就必须得回到镇上教书,你不是一直说你不想留在这的吗?我建议做了下修改:公费师范的话,先不说能去哪个学校,毕业就得回来教书,你不是一直说不想留在这儿吗?

导演读了几遍,也觉得修改后的更舒服。这些都是很小的细节,但取胜的往往就是一些小小的细节。无数个小小的细节累计在一起,成为了最终汇集呈现给受众的作品。很多作品落了下乘,一部分原因就是这些小小的台词疏漏在作怪,让人觉得不舒服。之前审核剧本,尤其是经验不丰富的编剧,大都会有这个问题,通篇审完我的批注反馈能有几百条,劳心劳力。后来慢慢变成了自己写剧本,或者让人整理好大纲我自己来直接修改调整,效率快多了。

大部分从事文字工作的人,或多或少都对文字有一种热爱、执着,有着典型的文字思维,很多语言上的小细节,他们是知道的,但在创作中有很容易疏忽掉。作为导演,声音导演,必须很清楚自己最后想要的台词时什么样的。毕竟,没有一句台词是没有的,每句台词每个剧情都是经过了导演精雕细琢的。单一工种很容易沉浸在自己的工作中并被其束缚,所以更需要导演高屋建瓴的指出问题,这也是指导表演的一部分。毕竟,表演不只是表演。

而声音不是终点,画面才是。

我们经常会说别说了别说了,有画面了。声音最终被人接收到后都会转换为画面,可能是具体写实的,也可能是抽象不明确的,但一定会有这么一个画面。不同的声音会和不同元素以及画面、物品关联起来。

我们说声音盛宴,其实就是闭起眼来听,脑海里自然而然的出现一些画面。

然而也有一部分导演是不具备这个能力或者这方面能力偏弱的,尤其是声音导演,毕竟人家影视导演就是看着画面的,与之相对的就是需要自行搭建调过色之后的画面。

在没有画面的前提下,声音导演要很清楚自己的需要,也就是目标,最终呈现的状态。把所有的动作、场景搭建起来,固化这个场景后再填充声音进去,比漫无目的的瞎撞效率高得多。胸有成竹,下笔有神。

所以,指导表演,这就是导演。

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导演?

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并且很难定义这个“合格”,我仅就自己的观点谈一些看法。

首先第一点,当然就是指导表演,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了,清楚自己要带领团队去往何方。

哪怕你初出茅庐不清楚具体该如何做,专业知识并不丰富,也可以从导演助理甚至某个具体的工种开始学习或者旁观跟组学习。最不应该做的就是让演员这也给你那也给你,调整了一遍遍机位一遍遍情绪啥都要,那你就是没东西,最后随便把这些片段拼起来而已。

成为导演需要从各个工种很多基础的知识开始。你可以不会,但不能不懂。很多导演不那么重视声音,画面上的预算拉满,声音上草草了事,一个机头麦或者随便拉个人过来录,最后出来的一塌糊涂。同等画面水平下,恰恰就是依靠声音的质感拉开差距。

了解各个工种的基础,指导他们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极限在哪里,需要多长时间什么条件来满足你的需求(他们可以告诉你,但你自己得有个大概)。时间有限篇幅有限,做了取舍我还是拿我干得比较多得广播剧导演来说。

很多刚入圈刚接触广播剧十几岁二十出头经常觉得哇我是导演了,可以让我喜欢的配音演员按我喜欢的方式来配音了。给出了一个模糊的需求想要这样,但是又表达不清楚,甚至没办法自己给配音演员配一边示范,最后只能得到一个奇奇怪怪的素材,甚至前期没有考虑过没有条件一起录不同的角色都搭不到一起,成品听起来惨不忍睹。

另一种是觉得哇配音演员好厉害,我好喜欢他们的声音,这位老师你怎么配都行,按您喜欢的方式来就好。配音演员是舒服了,那要你导演还干嘛呢?你身处这个职位就要肩负相应的责任,指导表演是最最基础的责任之一。

知识储备不足,空有想法却茶壶倒饺子表达不出;没有任何想法,一切按照配音演员自己的状态来。这是我在互联网上见到的最多的所谓”导演“。

这里的话说得会有点儿重,诚然不该以专业的角度去要求爱好者,但如果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好一点儿,再好一点儿,自然应该以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当然,大家都明确了玩票性质居多,更享受创作参与的过程而不是结果,那没有任何问题,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锻炼、娱乐的过程。

先完成再完美,做出一些东西再不断进步学习雕琢,能得到正反馈也能得到快乐,在这个过程中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是很好的事情。去看我好多年前的东西,也觉得不堪入耳。一步一步来,但总归是要知道山就在那里,山上是怎样的世界。上不上去,是个人的事。

成为一个合格导演的前提,就是摆脱轻视玩票的心态。你认真待它,它也会认真待你。你可以在过程中享受乐趣,但不要带着玩乐的心态。有很多枯燥的理论、有很多无趣、乏味、不讨人喜欢的东西需要你去面对,摆正这个心态去面对它,自有一番乐趣。

提供一个有趣的小游戏小练习,给自己设想一个场景,可以是简单的一句话,去描述这个场景,然后不断扩充,这个场景里具体都有什么,前后左右远近那么多方位,不同的事物时时刻刻都在移动,当这个画面逐渐清晰后,再把相应的声音填充进去,你就完成了一个最简单的场景搭建。这个场景是自然的了,之后你可以添加各类音效、各类配乐,使用各种蒙太奇的手法和效果插件去塑造它。

就像罗辑雕刻出了想象中的庄颜一样,每个人通过训练都能或多或少做到一部分。

当你能把一个场景雕刻搭建得真实,每个角色一举一动都在你脑海里,那他们就是动态的不再平面不再扁平。他的声音会从远处逐渐过来;他会说话前深吸了一口气;他看着面前挠了挠头;他跑了几步突然摔倒,所有声音元素自然而然的出现在你脑海里。

恭喜你,这是我认为的合格。剩下需要做的就是指导各个工种把这个塑造的世界表达出来。

到这里只是合格,完成了写实,进一步还有各种创意的手法,各种后期的混音手段。自然的有时候不一定是最好的,很多时候我们会在自然和非自然之间做一个取舍和调整,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不同的题材不同的导演不同的表演都不一样。

另一个有趣的事情是:我在互联网上见到的一部分导演是不懂混音的,当然线下有也一部分的确是不懂得,只不过互联网上比例会多一些。这很奇怪,一个导演尤其是声音导演不懂混音很多基础得问题都不能指出调整是没办法指导表演的,前面我们论述了表演不只是表演这回事。

所以下一步,去学习,了解混音的世界吧。你不需要精通,但懂是必须的,不是么?当然,你也可以当作兴趣爱好培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有时候重点在事情本身而非事情的结果。

结语

时间有限篇幅有限,我也只能大概的聊一聊拙见。后面就主要倾向广播剧导演的领域,如果时间和条件允许,未来工作之余我会尽可能抽出时间来写一些杂记,尽可能的帮助一些互联网上热爱这个领域但无从入手的朋友。

我个人不是很喜欢胡适之这个人,但的确很喜欢这句话: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前几天杀青,导演说大家又要各奔东西去面对自己的生活了。但聚在一起创作的过程还是很快乐的,遇到一些有趣的人,干一些好玩的事儿,做一些喜欢的东西。

2024重新聊了一遍导演,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到一些人,未来条件允许每年都把新一年的感想记录下来,回看也是一步一步的成长和改变。

如果你也是声音的信仰者、热爱者,欢迎来我自己的QQ交流群玩:839215085,期待遇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以上内容,转自2024.1.8 秦玉初 笔。

 

回复

我来回复
  • 暂无回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