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或增强对象感?

这里看答案1个月前更新 墨恋
166 0 0

你的配音:

总像是在自说自话,即便情绪十分饱满但听众还是不明白你在表达什么!

别人的配音:

能用声音与听众建立交流,时时都能与听众有思想感情上的呼应。

其实,这 ↑ 就是典型的“对象感”缺乏。正好今天有小可爱问起“怎么训练对象感”,我们把之前分享过的知识再同步给大家~本篇引用源自“九方名座”老师们的分享,文章末尾也附上原文链接供大家查阅。

“对象”顾名思义就是一个确切的、真实存在的人;而“对象感”就是我们在配音时要根据内容中的场景去设立一个正在面对面交流、沟通的对象存在。通过预判他的反应和心理状态的波动,来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满足听众的要求、愿望,让自己整体的情绪都处在运动的状态中。

对象感一方面能够避免配音的生硬,让我们摆脱AI式的念稿、蹦字,帮助听众更好的理解我们所要表达的内容,传递的情感,让配音整体听起来更加丰富、生动。

另一方面,对象感还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自己所配人物的定位,从而将其性格特点、情绪变化塑造的更为细腻。同时,它也更易激起听众的情感共鸣,达到像现实生活中一样真实、双向、运动的交流体验。

由此可见,配音中的对象感还是十分重要的。那我们在日常的配音时,要如何增强对象感呢?

1.建立信念感

只有当我们坚信听众的存在和反应时,我们才能构成交流。因此,在配音前,我们要提早对观众进行设想。

我们要去增强自己的想象力,去设想对话的人就站在自己面前,将自己全情投入到角色的情绪中去。如果实在无法做到无实物表演的话,就可以找些笔、娃娃来代替,把这些东西当成说话的对象,从而快速进入状态,建立起准确地交流,保持好对象感的稳定,让我们的配音更加真实。

2.日常化对待

我们平时在生活中几乎不会被所谓的对象感给难住。因为无论是日常交流还是和家里的猫猫狗狗说话,甚至是自言自语,我们的任何一种表达都是有明确的对象的。可一旦开始配音,紧张的情绪就会让我们忘记这种日常化的状态。

所以我们在平日里,要多加留意自己在生活中和不同人交流的状态,去体会自己和配音时的不同,牢记这种感受。然后将这些细枝末节代入到配音中去,把配音日常化为与我们自己平时说话没区别即可。

我们可以把和家人朋友的聊天语音转换成文字版,以此作为台词去配音直至表达状态、情绪和日常说话完全一致。

3.掌握台词核心

我们在配音的时候,除了要充分理解自己台词所要表达的含义、目的及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外,还要去剖析对手台词的内核,并且要根据对方所传递的信息给予相应的反应。

这样能很好的构建一来一回的交流状态,从而让整体故事情节、人物感情都有循序递进的过程,让听众觉得这是一段双向的交流,是此刻确切发生、存在的,增强配音作品的代入感。

如果在一开始难以达到这种状态,可以根据台词去做一些情景模拟的练习,来加强自己对角色间交流目的及情感变化的理解。

或许让我们在配音之初就快速确立对象确实是强人所难。但我相信,通过我们不断的练习以及信念感的不断强化,我们的对象感一定会越来越好,台词表达也会愈发自然,向着更为完美的配音人大步进发!

以上内容,整理源自 微信公众号 – 九方名座:配音也要有“对象”!配音中的对象感是什么?

如果大家有更多想要我们回答的问题,请添加 配音号站点交流群(459324655 ),向我们反馈。

© 版权声明